2019年11月12日,中國科學院大學物理學院院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鄭陽恒教授應邀到我校為我校師生做了一場關于“超級陶-粲工廠”的學術報告。我校劉宗明副校長會見了鄭教授,并就當前學科發展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學院副院長徐錫金主持了報告會,副院長金毅、張海鵾及粒子物理團隊成員聽取了報告。報告吸引了我院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其他學院的學生的參與。
鄭教授以一個生動的故事開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了粒子物理標準模型,闡述了目前對建設高精度粒子探測的迫切需要。報告中,鄭教授以漁網和魚槍作類比,生動的闡述了對撞機實驗和非對撞機實驗的區別,并以漁網網眼大小的區別形象的說明了高精度粒子探測器的作用、目的及建造的需要。鄭教授充分闡述并肯定了目前BESIII實驗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從而引出了當前建設“超級陶-粲工廠”的需求及該實驗的物理研究亮點和相關建造上的技術挑戰。鄭教授的報告深入淺出,不僅讓學生領略到了粒子物理的魅力,同時講授過程和方式也讓參與報告的青年教師受益匪淺。報告結束后,同學們積極提出問題,對于同學們的問題,鄭教授一一耐心回答,直到同學們能夠理解。
當天,鄭教授還與我院粒子物理團隊的成員們開展了積極的討論。鄭教授肯定了我院粒子物理團隊取得的成就,高度贊揚了我校在北京譜儀III上取得的成果及目前良好的進展狀態,也對我校在該實驗上做出更大的成果充滿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