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團隊簡介
學科教學團隊在學院及黨委的領導下,圍繞提高研究生教學素養和創新能力這一目標,扎實提升教學質量,強化培養力度。團隊成立5年以來,主要在物理教學設計、中高考物理研究、科學教育等方面進行研究。通過團隊的共同努力,在課程建設、學生能力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反思。學科教學團隊有1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聘有校外導師17人,24年新增校外導師3人。
2024年,團隊積極參加全國、省校各類專業學術會議,全國學科教學(物理)專業研究生人才培養研討會、省物理學會物理教育分論壇、濟南大學第一屆教育碩士培養論壇以及學科點認證工作,獲得校級研究生教學研究項目、校重點教研項目、教育部產學研協同育人項目等4項、發表教研論文3篇、發明專利授權2項、省級及以上研究生優秀指導教師6人次。在課程上,團隊教師積極探索和實踐了“課堂+實踐”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通過探究式學習、項目式學習等新型教學方法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積極引入優質一線教學案例,并滲透學術研究、教學實踐,通過兩個途徑將其引入教學環節:提高學術研究、教學實踐的課時比例;引入校外導師、一線教研專家,走進學校,走進課堂,參與課堂教學。鼓勵研究生主動參與學術論文寫作、教育教學實踐及各類教育賽事活動,培養他們的學術研究、教學實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教師積極參與市教育局、高新區、育賢中學、回民中學、舜玉中學等各類基礎教育改革活動。
研究生取得突破性成果:獲得全國“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碩士學科教學(物理)專業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1項,教學設計獎2項;山東省大學生物理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省從業技能大賽三等獎2項;格致杯全國物理師范生教學技能展評活動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物理教學設計創新大賽等其他各類獲獎共12項。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講縣市、校優質課公開課6次。研究生學術研究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24年在《中學物理教學參考》、《物理教學探討》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篇、在《物理通報》、《中學生理科應試》、《百科探秘》等期刊發表論文9篇。

二、標志性科技成果簡介
1、全國“田家炳杯”教育碩士教學技能大賽獲得一等獎
2024年10月,朱志慧同學在全國“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學科教學(物理)專業教學技能大賽決賽中斬獲佳績,獲得全國一等獎的優異成績,展現了過硬的教學專業技能和較高的師范生素養,此份成績同時也是校內外指導老師團隊對研究生培養機制的正向反饋與實踐結果的呈現。同時,田靖越、張慧蕊同學也入圍決賽獲得優秀教學設計獎。

2.研究生學術研究水平得到極大提升
劉存輝同學深入剖析高考試題,以山東卷、湖南卷及北京卷等為典型代表做深入分析,研究發現,新高考注重跨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特別是“數理融合”。以2023年山東卷第8題為例,運用更高階的數學知識,深入剖析了高中物理“功與功率”一節“機車啟動”問題中摩擦力是否做功問題,糾正了學生存在的迷思概念,以數學的嚴謹性對物理知識做了相應的補充,并給出教材實驗和試題命制時需要注意的科學性建議。

該成果已正式發表:劉存輝, 劉海英, 李萍等. 機車啟動問題中摩擦力是否做功——對2023年山東卷第8題“謬誤”解法的釋疑[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 2024, 53(10): 63-67.
同時,劉存輝同學在關聯速度、飛機投彈情境、RC動態電路方面的研究已被《物理教學探討》、《物理通報》等期刊錄用;田靖越同學結合深度學習的跨學科實踐研究也被《中學物理教學參考》錄用。
3.團隊獲授權發明專利2項
2024年度,學科教學團隊在基礎物理研究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獲得發明專利年度授權2項的突破。

撰稿:李萍 編輯:弋媛 審核:王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