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切實實施數字化戰略行動,扎實推進物理學類一流本科專業、課程建設“雙萬計劃”,全面深化課程思政建設,加強虛擬教研室建設,提高物理學類專業教學質量。5月12日至15日,由教育部高等學校物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濟南大學承辦的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專業、課程建設研討會在山東濟南隆重召開。濟南大學黨委書記劉春華出席開幕式并講話。中山大學羅俊院士致辭并作大會特邀報告。13日會議期間,濟南大學校長劉宗明到訪會議現場,與教育部物理教指委委員以及高校參會領導專家進行了親切交流。

開幕式上,劉春華介紹了學校的發展歷程、取得的成就,學校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一流學科博士點建設情況以及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基本情況,代表學校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劉春華指出,教育培養應契合國家戰略需求,培養應用研究型人才,祝愿各位專家在相互借鑒和碰撞中產生學術創新的火花,促進共同發展。

羅俊院士致辭中指出,黨的二十大明確指出要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當下,要重視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依托研究會以及相關宣講政策,推動一流建設,真正做到秉初心,建偉業。

教育部物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濟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霞主持大會開幕式。
本次會議圍繞如何進一步推進數字化轉型探索,提高專業、課程建設實際效果深入交流與研討,總結問題,凝練方法。會議邀請中山大學羅俊院士、汕頭大學陳敏教授、吉林大學張漢壯教授、南開大學劉玉斌教授、中山大學趙福利教授、山東師范大學蔡陽健教授、山東大學宋洪曉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編審忻蓓、超星公司趙玉霞等專家學者與會。羅俊院士作了《天琴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研究進展》的大會特邀報告,對空間引力波探測背景以及天琴計劃及研究進展做了詳細的闡述。陳敏教授、張漢壯教授、張海鵾教授分別作了《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的思考與課程嘗試》《多維一體化課程育人模式的創新實踐》《提高專業建設特色,促進學院學科發展》的大會報告。劉玉斌教授、趙福利教授、宋洪曉教授、蔡陽健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編審忻蓓、超星公司趙玉霞等分別作了《基于課程思政V2.0的一流專業課程建設思考與實踐》《內嵌線上演示實驗的同步課程的設計與實踐》《物理學數字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的探索與實踐》《山師物理學建設發展情況介紹》《深化課程思政建設——從課程到專業》《基于虛擬教研室的共享課程建設路徑》的大會報告。

本次會議通過線下方式進行,教育部物理教指委多位專家領導親自到會指導,會議吸引了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同濟大學、南開大學等全國70余所高校物理同行專家、領導,省內外高校物理學院的院長、系主任、骨干教師共200余人參加會議。研討會的順利召開,推動了省內外高校的學術交流和學術思想的活躍,進一步擴大了學校影響力和辦學聲譽,促進了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探索,提高了我校的專業、課程建設水平,對未來高等院校物理學科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