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進一步創新形式,提高小朋友們對科學的興趣,加強科普的創新性與趣味性,“小物科普”志愿服務隊推出了“小物科普劇”系列,以情景劇模式進行科普,并于7月26日在抖音平臺上線。
“小物科普劇”以短視頻形式錄制,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生動飽滿的人物形象,將科學與生活緊密結合,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和貼近生活的劇情,引導兒童在生活中去發現科學,使科普教育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作為物理學院科普教育內容的特色項目,“小物科普劇”的上線受到了許多小朋友的關注。第一期的“小物科普劇”由物理學院的丁曉鵬同學分飾“阿呆”與“大明白”兩個角色,以“如何把瓶中的雞蛋取出來”為主題,巧妙利用白醋和小蘇打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氣體的原理,將雞蛋取出。小朋友們在大明白的帶領下紛紛開始動手嘗試,同時劇中阿呆可愛的形象也深入人心。視頻發布后,許多家長對此次科普劇的形式發出了稱贊,反映這種“看劇學習”的形式使孩子們越來越喜歡學習,越來越喜歡動手進行小實驗。
“小物科普劇”上線反響熱烈,收獲了很多支持與建議。“小物科普劇”是物理學院的志愿服務史上首次以情景劇的形式出現的志愿服務活動,在繼續對小朋友們進行科普教育的同時,進行了形式上的創新,提高了自身的服務水平與能力。也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小物科普劇”系列能夠繼續帶給觀眾們驚喜與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