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山東各高校舉辦了微博“愛我山東”話題討論,呼吁社會上居住在或在山東上學的人們將自己對山東的愛表達出來。為響應號召,發現山東之美,講出愛鄉之情,傳遞家鄉正能量,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小物科普志愿服務隊也進行了關于“愛我山東”的街頭訪談活動。
本次“街頭訪談”活動于8月9號、8月10號在山東各城市進行,志愿者們對社會各個年齡段的人進行訪談,訪談內容包括:對家鄉的印象、對家鄉發展的建議以及想對家鄉說的話。主要參與本次“街頭訪談”的城市有:濟南、煙臺、濰坊、淄博、青島、棗莊、泰安等。
志愿者們通過了采訪不同年齡段的人,其中15到20歲的人對于家鄉的印象大部分都是各地的美食,像泰安的煎餅、德州的扒雞、淄博的豆腐箱、青島的海涼粉、棗莊的辣子雞、煙臺的魚鍋片片、濰坊的肉火燒等等。30到40左右的人大部分注重的是山東的發展,像淄博的李先生在采訪中說到:“這里工業強盛,基礎雄厚,百年的工業發展歷程為這里打下了深厚的城市根基”。而到了50以上,大部分則是注重山東的文化,在濟南的亓先生說到:齊魯文化崇周禮、重教化、尚德義、重節操,在文化舞臺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通過此次“街頭訪談”活動,團隊借助“愛我山東”活動,向大眾展現了山東好吃的美食、山東人民熱情的性格、以及山東美麗的景色,相信“小物科普志愿服務隊”可以在科普宣傳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為科普工作做出貢獻。